核心技术与产品迭代密集
具身智能平台落地:节卡在 2025 年工博会上首发 JAKA EVO 工业具身智能平台,该平台具备零样本泛化与跨形态部署能力,能将复杂任务训练时间从 7 天缩短至 6 小时,部署效率提升 2 倍,已在汽车、3C 领域 12 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验证。其第三代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核心技术 100% 自主可控,驱控一体化关节等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 85%。
大负载产品突破:华盛控在 2025 年工博会上展出 80kg 负载的工业协作码垛机器人,该产品臂展达 1.85 米,拥有 10 级碰撞检测能力,每分钟可完成超 6 次满负载抓取,是行业内已知最大负载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之一。此前该企业还在 1 月发布了 60kg 负载的 WSC - GD60 MAX 码垛工作站。同时其 HX7 系列聚焦高精度需求,重复定位精度最高达 ±0.03mm,关节支持 360° 全向旋转,适配精密装配等场景。
专用操作系统发布:5 月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开源鸿蒙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 M - Robots OS,该系统响应硬实时低于 1 微秒,可适配协作机器人等设备,7 月该系统开源项目正式启动。深开鸿计划年底发布 2.0 版本,未来 3 年将在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 10 个标杆应用。
国产化替代进程提速
2025 年协作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率已超过 90%。控制器领域,节卡、遨博等企业采用 ROS2 架构开发高开放度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方面,汇川技术与禾川科技的驱动器性能部分优于进口品牌;减速器领域,绿的谐波与来福谐波的产品达到国际精度标准,使国内协作机器人实现 100% 使用国产减速器,单机成本下降约 30%。这种供应链自主化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为智能算法本地化优化提供了硬件支撑。
行业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工业领域深化渗透:汽车制造领域,数百台节卡协作机器人在天津丰田工厂完成三销轴研磨等工序,将不良率控制在 0.3% 以下;3C 电子领域,重庆某电子龙头企业引入 80 多台节卡机器人,使产线换产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产能提升 40%;华盛控的产品则通过专用软件工艺包,适配焊接、喷涂等工业场景。
非工业领域多点开花:医疗领域,节卡与央山医疗合作的口腔种植手术机器人,动态补偿精度达 0.1mm,种植位置误差小于 0.3mm;智慧养老领域,JAKA Lumi 具身平台可完成药品分拣与递送,抓取成功率达 98.7%;餐饮领域,节卡在印尼部署的咖啡机器人带动门店订单量增长 20%。
市场格局与企业竞争动态
中国企业领跑本土市场:2024 年节卡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排名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21.9%,服务全球超 4000 家客户,进入丰田、特斯拉等车企供应链。华盛控 2024 年在协作码垛机器人细分领域市占率达 64%,已与雀巢、林德时代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整体来看,节卡、遨博、华沿等国内厂商已占据国内六成以上市场份额。
国际巨头差异化布局:ABB 推出针对电子行业的 PoWa 系列协作机器人,优化微焊接与快速装配任务;FANUC 的防爆型 CRX - 10iA/L Paint 进入汽车喷涂领域,强化环境适应性。优傲也对 UR7e、UR12e 等新机型进行深度定制,以适配中国市场需求。
市场规模预期高涨
2024 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 6.8 万台,同比增长 25%,其中中国市场销量约 3 万台,占全球 44%。2025 年全球销量预计将突破 10 万台,增速维持在 40% 以上,中国市场依旧是全球协作机器人增长的核心动力。

